影响普洱茶品质的几大因素(之二)
乔木与台地从植物分类上来讲茶树都是乔木,但由于茶园高产改造与新台地茶园建设后,茶树生长状态分成两种主要形形状。
一种基本不修剪不矮化成乔木状生长。另一种修剪矮化成台阶状。两种茶用于制作普洱茶其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人们习惯的将那种基本上不修剪不矮化生成乔木状称之为乔木茶或古树茶,将那种矮化成台阶状的高产茶称之为台地茶或茶园茶。
众所周知、茶叶的品质与茶叶吸收的养份,与茶叶中内含物质的多少及结构有关,乔木状生长的茶树一般植株株距比较大,其根系吸收养份的范围比植株较密的台地茶要广(包括根系的深度和宽度)另外乔木状生长的茶树因极少修剪、发芽点少、采摘量少、例如同样区域、树龄、生态、养料等基本相同的两株茶树,如果一株乔木状生长、由于不修剪、发芽点少、采摘量少、当年可采500克,另一株矮化修剪、芽头多、采摘面大、采摘轮次多、则当年可2000克,产量则是另一株的四倍左右。生长条件基本相同的两株茶树、因采摘的次数、茶量的不同,则茶叶中所含的内含物质必然不同。乔木状的品质要优于密植矮化高产台地茶就不言而喻了。在乔木状茶树中也可以分为生态环境好的古树茶、生态环境好的老树茶、生态环境一般的老树茶,这几种茶在品质上也有区别。而矮化的茶中也分为生态环境好的矮化古树茶、生态环境一般的矮化古树茶、群体种台地茶、无性系现代台地茶、这几种茶也存在品质差异。目前市面上很多矮化老树茶仍以“乔木老树”古树茶的名义制作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