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韵】南糯古茶山
勐海古茶山——南糯山
南糯山属于勐海县格朗和乡,东接景洪市、南接勐混镇,西北连勐海镇,距离勐海县城20多公里,隔流沙河与勐宋茶山对望。
南糯山现有30个村门小组,31个村寨,都是从姑娘寨搬迁而建,最早从姑娘寨分出的是多依寨,寨址在今石头寨,从多依寨分出的寨子有:丫口老寨和丫口新寨(1943年分出);从石头寨分出的寨子有:石头新寨、向阳寨、出戈一队、南达村、八玛村;从半坡老寨分出的寨子有:半坡新寨、新路村、永存寨、茶园新村、竹林寨、尔滇寨、戈然寨、散格等八个村寨。大巴拉寨是1958年从原勐海区曼尾乡划归南糯乡的,小巴拉寨是1963年从苏湖南拉寨游耕到现址,是南糯山唯一的拉祜寨子。
南糯山生态
南糯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00°31’―39’,北纬21°53’―22°0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8℃,相对湿度80%,年均有雾日126天,云雾中的茶园和村寨胜似仙界。茶园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PH值4.5-6.5之间,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达5.6%,全氮含量达0.24%,是茶树非常理想的生长环境。茶林中有不少一两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和一些高低错落野生水果树,无数虫鸟们在林中自由自在地欢歌。哈尼姑娘搭木梯或架桩爬上茶树,采茶累了,不时也来一段清脆的哈尼山歌,或煮上一筒清香的竹筒茶。这一切,共同构成一幅生态和谐的画卷!
南糯山是西双版纳历史悠久的古茶区,“南”意为水或酱,“糯”意为竹笋,合起来意为盛产笋酱的山,据传说有一年傣族土司到南糯山巡视,当地哈尼族头人设宴招待,席上的笋酱让土司吃的十分喜欢,南糯山因此而得名。
南糯山茶树王
20世纪50年代周鹏举先生和植物学家蔡希陶在南糯山石头寨发现了一棵树龄达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型的古茶树,当地人叫“沙归博玛”(哈尼语“沙归博玛”:Sal hyu bbaoq ma,“沙归”是人名,“拨妈”是大树蓬,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沙归的大茶树”),其高达550厘米,主干周长240厘米,直径138厘米,树幅10米×10米,可惜在1994年死去。
而在南糯山的半坡老寨古茶园中,存在一株树龄达800多年的古茶树,其树高为5米3,主干直径为76厘米,树冠直径为935厘米,主干分为六个枝展开,哈尼语称“老博博玛”, 意为茶王树,现在已被政府作为重要古茶资料保护起来,同时也印证了南糯古茶山悠长的种茶史。
南糯山古茶树
据资料统计,南糯山现存古茶园1万2千亩,密度约169株/亩,古茶树主要分布在竹林寨、半坡老寨、丫口寨、石头老寨和新寨、姑娘寨、永存寨、尔滇寨、向阳寨等村寨。在南糯山,围径上一米的古茶树随处可见,大部分古茶树采摘时需搭木梯或架桩,不少古茶树上碗口粗的叉枝弯来盘去长成一个个圆圈,当地茶农说一个树圈要二百多年才长得成。南糯山的古茶树对研究云南茶树品种的分类、形成、变化,对研究云南古茶史有重要价值。
作为云南著名的古茶山,南糯山茶以淡淡的蜜香、柔顺的口感、悠长的回甘征服天下茶人,其中半坡老寨茶呈栗香和蔗甜,石头老寨茶呈蜜香和蔗甜,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山野气韵、纯正的茶香;苦弱、回甘稍快、稍长、涩能化而生津、稍长的滋味。